上海民俗:头伏吃羊肉

黄苹         
2021-07-12 12:39:52
3036人参与0评论

上海民俗:头伏吃羊肉

原创 文墨晚晴 文墨晚晴 今天

收录于话题


老底子上海人有一种从骨子里散发出来的精致。


上海人出门总是带着一把伞,晴天了,就撑这把“阳伞”;雨天了,就撑这把“雨伞”;年纪稍稍大一点儿的人也会把伞当成拐杖,上海人心思缜密,很会保护自己。


上海人穿着很考究,在改革开放之前,人均住房不足四平米的情况下,出门穿的裤子裤缝总是笔笔直的。


上海人很会吃,有“不时不食”的老规矩。


昨天入伏了,当全中国人民都在重复:头伏饺子二伏面三伏烙饼煎鸡蛋的民谚的时候,上海人却是吃羊肉的。



到上海近三十年了,这里早已成为我的第二故乡,在习俗上自然也是“入乡随俗”的,每年夏天我们都会参加奉贤庄行伏羊节,领略上海夏季民俗。


说起美食家,上海的第一把交椅应该属于沈京似先生,他曾经受陈毅之托撰写了《菜谱集锦》,不知道这套菜谱里有没有关于羊肉的厨艺。


我知道上海几个郊县羊肉很有名气。


首先要说说崇明白山羊。崇明白山羊毛质好,富有弹性,是制笔的好材料;白山羊肉肉质细腻、味道鲜美。


崇明羊肉有三种吃法:其一是白切羊肉;其二是红烧羊肉,与一般的红烧羊肉没有太多不同,带皮羊肉用葱姜蒜爆香加入酱油,盐翻炒收汁即可;还有一种就是清炖羊蹄汤。崇明本地羊蹄洗净汆水熬制出来的羊蹄汤呈乳白色,起锅时洒点儿切碎的蒜苗,竟然鲜得来掉眉毛!


嘉定真如从清代起就有家家养羊的习俗,羊肉是嘉定人家的家常菜。当地农民夏天下地,常常是要吃一碗羊肉才出工的。


闵行七宝老街的红烧羊肉很有名气,据说是慈禧太后最爱的宫膳传到民间,是用精羊肉加冰糖、西洋参、红枣慢火焖炖6小时,口感软糯。


浦东周浦羊肉也很有名气,有位“黄大哥”是用柴火灶烧火、用木桶蒸羊肉,周浦羊肉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呐。


最有名的是奉贤庄行“伏羊节”。每年从入伏第一天起直到三伏结束历时一个月的时间。《汉书·杨恽传》记载:“田家作苦,岁时伏腊,亨羊炰羔,斗酒自劳。”在伏天吃羊肉是:以热制热,排汗排毒,将冬春之毒、湿气驱除。是以食为疗的大创举。


伏羊节吃羊肉分文吃和武吃两种形式。

在古代文吃即:店家代烤,烤熟后上桌,吃相斯文。

所谓武吃即:自己动手, 边吃边喝,无拘无束。


看到了吧?上海人有伏天吃羊肉的情结,灵秀颖慧江南人吃羊肉一点儿也不输给豪放洒脱的西北人。


白切羊肉:就是“热气”羊肉,用陈汤烧开,整只羊下锅,上面压上石块,起锅不加冷水,手脱羊骨。这样做的羊肉肥而不腻、酥而不烂。基本上不需要蘸料,白切羊肉毫无膻味。


红烧羊肉:前面提到过,符合上海本帮菜“浓油赤酱”的特点。上海人喜欢下一碗面,用红烧羊肉做浇头,吃完羊肉面,再来一碗羊杂汤,那叫一个美!


我家做过桂圆羊肉煲,荠菜羊肉煲、土豆羊肉煲,都是把时令菜肴和羊肉搭配在一起,给羊肉赋予了不同凡响的味道。


鱼羊鲜、萝卜羊肉煲、羊肉菜饭也是各具特色,羊肉的鲜嫩和配菜的特点尽在不言中。


上海人是很懂养生的。


一方水土养一方人。上海刚刚从潮湿的梅雨季走出来,大口吃着羊肉、大口喝着老酒,把湿气里的唯唯诺诺彻底抛开,上海小男人终于做回大丈夫啦!


老底子上海人弄堂里的房间就是个鸽子笼,一入伏,弄堂口就会摆满了竹床、竹席,家家户户都在傍晚时分抢占通风口纳凉,家家也都会端着羊肉、馄饨在一起嘎山胡……



作者简介

乐婆婆 上海人 主任医师 热爱文学 退休后撰写美文美食影评诗词等作品 有多部作品发表于网络


查看原文;上海民俗:头伏吃羊肉

   


评论

    暂无用户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