因为口罩,世界重新认识伍连德

黄苹         
2021-03-11 12:46:00
3415人参与0评论

因为口罩,世界重新认识伍连德

原创 一节生姜 一节生姜 今天

3月10日,是伍连德的生日。在这一天,Google搜索将首页的图像,换成了萌版卡通图片,向伍连德致敬!


C9A2B1AB-D217-44A8-B5E2-11BDF65A3C03.png

在左边的图片中,伍连德自制口罩;右边的图片中,伍连德将口罩分发给医护人员使用。

 

不知道伍连德是谁的人,可能一脸懵逼:说好的N95、KN95呢,这口罩管用吗?

 

实际上,这是100多年前发生的事。1910年10月,中国东北开始发生鼠疫,在1910年12月初,哈尔滨每日死亡人数达到一百多人。如果当时的清政府搞不定疫情,那么俄国、日本都会强行发挥“国际援助”,直接来干预。

 

俄国、日本都说,中国的东北有他们很多侨民,虽然不是住在本国的土地上,但是不会对侨居海外国民的安全坐视不管。很显然,这也是一个借口,搞不搞得定疫情先不说,至少可以搞定势力范围。

 

清政府虽然软弱、腐朽,但是至少很清醒,没有接受“国际援助”,也没有派一个宫廷御医怀揣大内秘方奔赴东北抗疫,而是招用了在欧洲英国留学的伍连德,任东三省防疫全权总医官,奔赴东北抗鼠疫。



1
“伍氏口罩”


  

在防疫救治过程中,自创发明了“伍氏口罩”,防止病菌飞沫传播,可以说是把口罩引入中国的第一人。


91FAD172-BC95-4442-AF46-99CF62D847FA.png

(图为伍连德发明的加厚纱布口罩。图片来源:Wellcome Collection)

 

实事求是地说,在19世纪末,在欧洲被发现了致病的细菌病原体之后,就出现了一种用纱布制成的面罩(“Mikulicz mask”),医生在手术时佩戴,避免被感染。

 

更早一点,在中世纪的欧洲,因为黑死病大流行,曾导致人口减少1/3,在意大利某些城市,死亡人数甚至达到80%。因为太恐怖,意大利的医生就需要戴着大长鸟嘴面具,还要在鸟嘴里塞满据说可以防病的草药。其实戴这面具最大的希望,是不让死神看到自己。

 

 E3E7869C-790E-424E-9483-5EBD3380F1C3.jpeg


(图:罗马医生Beaky。作者:Paul Fürst, 1721年)

伍连德自制的口罩,没有欧洲面罩那样有戏剧性,但是简单、实用。但是当时国际上的专家,并不相信“伍氏口罩”有什么用。伍连德也曾到当地俄国人开的医院进行考察,看到不戴口罩的医护人员纷纷中招,更加坚定了推广使用口罩的信念。




2
医学的进步,不得不打破传统的禁忌


 

如果仅仅是把伍连德和口罩划一个等号,那并没有真正了解他的贡献,也不了解他为了控制疫情所打破的传统禁忌。

 

首先,为什么要戴口罩?这并不是一个拍脑袋的决定。

 

伍连德在欧洲学习了当时最先进的医学知识,也带回来了显微镜。要控制住疫情,首先得搞清楚病原体是什么。

 

这话如今听着很合理,很自然,但是当时基本等同于无法操作。

 

要获得病原体,首先要获得暴毙于鼠疫者的病理标本。但是,当时并没有尸检的概念,死者为大,不可能让死者在死后还被开肠破肚。

 

伍连德打破的第一个禁忌,就是尸检。不过,伍连德打了一个擦边球,找到一个日本侨民的遗体,进行了尸检,在死者肺部发现了鼠疫杆菌。

 

当时是1910年12月27日。此后,在俄国加工的皮毛制品上,也检查到鼠疫杆菌,伍连德认为这是通过飞沫传染的肺鼠疫,而不是人鼠传播的腺鼠疫。

 

确认了这是呼吸道的感染疾病,所以才想出戴口罩的办法。与此相反,日本人当时认为是人鼠传播的腺鼠疫,所以一直倡导大力灭鼠,但是收效甚微。

 

当然,口罩只是伍连德所推行的一系列隔离措施中的一个元素。但因为当时没有疫苗,虽然口罩保护了医护人员,在当地居民中推广使用之后,也减少了疫情的流行,但是并没有让疫情清零。

 

伍连德打破的第二个禁忌,就是火葬。

 

当时东北只有土葬,因为天寒地冻,根本无法挖开土地,死者也无法入土为安,只是放置在坟场,甚至因为死者太多,很多死者都没有入棺。

 

伍连德认为,只有把死者迅速火葬了,才能清除病原体,避免人类、动物接触并继续传播鼠疫。

 

这也是一个几乎无法实行的决定,幸亏最后得到了清政府的支持,得以实施。

 

1911年1月30日,是当年的大年三十,伍连德拿到了政府的批准令。大年初一,伍连德组织火葬了2200多具尸体。

 

此后,当地每天的鼠疫死亡逐渐下降。1911年3月1日,哈尔滨死亡人数终于清零。

 

用了仅仅两个多月的时间,伍连德完全控制、消除了东北的疫情。1911年4月,11个国家的专家在奉天参加“万国鼠疫研究会”,东三省防疫总医官伍连德博士担任会议主席。因为抗疫成功,中国收回了海港检疫的主权。 



3
一百多年后,还是有人在质疑口罩的作用


   

Google在国内用不了,所以Google在伍连德生日特意使用的这个图片,不是给国人看的,而是给外国人看的。

 

在去年疫情刚开始的时候,流行“口罩无用论”,美国医院里非直接接触病人的人员,也不戴口罩。

 

当然事情后来也出现了反转。因为没有足够的医用口罩,便提倡使用布口罩。最近,更是出现了双层口罩优于单层口罩的说法。

 

但是,这并不意味着戴口罩已经被欧美所接受。

 

不久前,美国Arizona州议员提出一个议案,要求取消口罩令,论据就是:如果口罩能有效防止病毒,为什么没有使用口罩来防制艾滋病的流行?

 

0FACEAD4-B0FB-4053-82F1-0E328E1B9C44.jpeg

(网络视频截图)


更奇葩的是,这个议案竟然通过了。

 

本来觉得网上的很多评论太水,因为评论者的认知有限,但是如今看来,美国的议员也就是网评员的水平!不知道他有没有上过生物课,清不清楚血液传播病原体和飞沫传播病原体的区别?

 

在伍连德口罩抗疫100多年后,竟然还有人不能理解病原体不同,相应的抗疫措施也不相同!这更加说明伍连德真是一个超越时代的人物!

 

我们同时也看到,医学进步固然很重要,但是,制定政策的人,能够跟上医学进步的步伐,更重要。

 


医学能救一人,国策能救一国。


 

(作者:张洪涛,笔名“一节生姜”。宾夕法尼亚大学医学院病理及实验医药系研究副教授,研究领域:癌症的靶向治疗以及免疫治疗。著有科普读物:《吃什么呢?——舌尖上的思考》,《如果舌尖能思考》。可以谈最前沿的医学研究,也可以讲最通俗的故事。)

阅读 1597

文章已于2021/03/11修改

查看原文:因为口罩,世界重新认识伍连德

   


评论

    暂无用户评论